复旦大学:薛白
周兰英带着女儿来参观复旦大学。十年前,她和丈夫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从老家河南信阳来到上海打工。如今她在家做全职的家庭主妇。
周兰英看起来安静而温和。谈起她的家庭生活,孩子和丈夫就是她的全部。她的丈夫在来沪的十年间事业小有成就,与他人合伙经营一家涂料工厂,同时自己在其他产业担任工程负责人。当然,成功的事业总是占据了男人不少时间,这两天丈夫就不在家,飞赴云南监督工程。虽然手下有不少负责人和领班,但在起步阶段他总是放心不下必须要亲自参与和监督。
“他是干脑力活的,累啊”,谈起丈夫的职业,周兰英说。好在工作虽然繁忙,并不耽误丈夫陪在孩子们身边的时间。一有空,他们一家四口人就围聚在家里吃饭看电视,共度美好的家庭时光。
周兰英和丈夫有一儿一女,儿子上七年级,女儿上六年级。孩子们学习很自觉,这点让周兰英很欣慰。“还是女孩子听话些”,谈起自己的一双儿女,周兰英这样说。儿子总是要看电视,叫他离电视远一些还不听,周兰英谈起这个无奈地摇摇头。女孩子就听话多了,乖乖地站在哥哥后面看电视。所以男孩子得了近视。周兰英不无着急地抱怨:“这可怎么办?我跟她说了好多遍,叫他站得远点,他就是不听。他老爱看电视了,虽然都是学习完了看。”在儿子近视这件事上,周兰英甚至感到了一点内疚。她觉得是在刚到上海时,没有条件租大房子,所以只能让孩子们在阴暗逼仄的小房间里看电视,自己又没有时间管孩子造成的。“哎都是那个时候不好,我觉得孩子就是那个时候有近视的”。
说起对未来的希望,周兰英同孩子们一样渴望留在上海。去年,她去教育局和老师那里咨询过要留在上海考试学习的条件,甚至也在老家托亲戚咨询过政策,但是没有人给她明确的答复。她到现在还有些懊恼,要让孩子能够在上海高考,他们家庭能够满足在沪工作年限,缴纳三金,甚至他们已经打算在上海要买一套两百万左右的房子,也即将满足在沪有房产这个条件,但是因为她自己的原因,他们夫妻双方不是引进人才,所以小孩暂时不满足留在上海高考的条件。
周兰英出生在一个五个孩子的家庭,排行老四。遗憾的是上上下下这么多孩子,唯独她没有轮到上学,这是她最大的遗憾。自信的周兰英自觉还算活络,并不愚笨,和孩子们在一起,每天看着他们从学校里带回来作业,周兰英也学会了不少字。“我电视上的字其实都看得懂的,路牌也懂,就是写起来不行”。周兰英的女儿当起了妈妈的小老师,周兰英谈起这个就特别自豪。“我女儿要我每天学会写三个字,她还说妈妈你每天都要写字,你不会我到十点不睡觉也要监督你。她现在学了东西变厉害了哈。”渴望学习的周兰英看到孩子在学习自己却不太明白的内容还是显得很苦恼“只知道他们在学习,学什么又不知道”。为了锻炼自己的书写阅读能力,她觉得可以采纳采访者意见,每天和孩子们写一句话交流。还记得前些日子母亲节时,孩子们给她写了贺卡,还给她念了几首诗,这是周兰英最美好的记忆。
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周兰英甚至没有想过除了大学以外的道路。“就是想让他们上大学”,再被问起有没有想过孩子以后其他的人生道路时,周兰英摇摇头坚定的说。看得出,没有上过学的痛苦很深刻,她绝不希望她的孩子在学习问题上有半分的退让和犹豫。“反正他们不能像我一样,他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在谈及除了学习外对孩子和自己其他的期望时候,周兰英再一次变得温和起来,“其实我要求也不高,他们现在这样也很好。就是希望平平安安的。我们父母就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周兰英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