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证券专家、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郑孝平为李经中理事长著的《父母的两个世界:一位60后的深情追忆》撰写书评。郑孝平曾任中国证监会上海证监局上市公司稽查处处长、法规处处长和光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也是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的执笔人。书评题目为《社会变迁与历史跨越》——我读《父母的两个世界:一位60后的深情追忆》,内容如下:
《父母的两个世界:一位60后的深情追忆》是经中怀念父母的深情之作,写的是父母在农村的生活,和步入老年后到上海的完全不同于农村的城市世界的生活。书中记录的是最真实、最原生态的农村的生活、传统、习惯、邻里亲戚关系,重现了熟人社会大家族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温情;也是最真实、最细致记录农村老人来到现代城市生活时,面对生活环境巨变,其视觉、心理、行为所受到的冲击,生活习惯的差异、不适与努力适应。农村与城市在衣、食、住、行、医等方面的制度、文化与观念都存在差异,面对这些差异,老人通过认同、放弃、保留以及积极主动的融入,努力实现认知和生活从农村世界到城市世界的转变。这两个世界是我们这个时代很多具有同样生活背景和经历的老人面对的变化世界的难题,从最初成稿到书籍出版,我每次看来,都如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眼前。书中呈现的也是我的父母亲曾经的生活经历与世界。在书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国近现代、特别是五十年来的翻天覆地的社会变迁与历史跨越。
刘震云近日在与俞敏洪对话时说,他1972年十四岁离开新乡农村去当兵时,第一次离家在新乡火车站看到火车,看到成百上千的人下车,又有成百上千的人上车,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们到哪里去。在村里,每一个人都认识,而火车上竟然有成百上千的人上上下下,他一个也不认识。他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因此流下了眼泪。对于这个后来的河南高考状元,对于俞敏洪这个同样北京大学毕业、培训了上百万学生出国留学的周游了全球的企业家,他们在第一次离开农村时都有无穷疑惑,对于刘震云、俞敏洪以及经中和我这一代人的父母,在生活环境发生突变时,他们从“脸朝黄土背朝天”生活了一辈子的远离城市的农村,来到二十一世纪最繁华、发展到最现代化前沿的上海、北京生活,其间的反差与心理冲突更加强烈。
我与经中小学时就认识,初中高中是同班同学,大学时住同一幢宿舍楼,又先后来到上海,先后读研究生,然后在上海工作生活。高中以前,我们到过最大的城市是湖南省岳阳市。上大学到武汉后,发现城市里的公共汽车是先上车后买票,但在县城坐长途车都是先在车站买票然后再上车。很多方面与刘震云所说他刚上大学时遇到的生活落差差不多。对于我们的父母辈来说,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面临着三个巨大的反差和不适应。一是生活环境的不同。农村是熟悉的人、事、地,而城市是完全不同的街区环境和永远不可能熟悉的人。二是生活方式的不同。农村使用的柴禾灶台、自家菜地与城市燃气灶具、完全商品化的菜米油盐和日常用品,使用起来是具有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的。我的母亲刚到上海时,对于每一样日常用品都要花钱去买很舍不得。有次洗碗摔碎了碗很心痛,问多少钱一只,我告诉她不贵才十元一只,她心痛了好久。妈妈在我这里生活时,我从没有让她做饭,怕她年龄大了一旦忘记关闭燃气灶具酿成火灾。每天早上都是给她准备好早餐,晚上等我回家后做饭或带饭菜回家,中午则是前一天晚上多准备一点放在冰箱里,第二天她自己在电饭煲里加热后吃。三是生活习惯的不同。没有熟人,没有如农村一样可以劳动的对象如种地种菜、养鸡养鸭,刚开始也没有可以交流的熟人,语言不通,等等。
虽然老人能逐渐适应新环境的生活,但这种反差如此之大,有时候想一想,其改变甚至来自偶然。如果没有高考,如果始终要粮票、暂住证,我们就与父母具有完全相同的生活环境与轨迹,如果是这样,社会怎么进步?应该如何进步?在更早的历史中,社会有三纲五常的伦理,技术的障碍与认识的限制使中国社会是皇权社会、熟人社会、伦理社会,而1949年的解放尤其是1978年开始的社会巨变使中国逐步变成开放社会、平等社会、法治社会。年轻一代成长,并带着老一辈人从农村走向城市、适应城市,原有的观念、习惯逐渐改变,或者既保留又脱离原有的生活。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新的社会关系诞生,也创造不出上一辈人难以想象的社会财富。因此,技术进步是财富之源,制度变革也是财富之源。守旧、固步的制度、观念也是创造财富的羁绊、障碍。同时,解放每个人、尊重每个人的制度,才是好的、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制度。
很多年前,我读《美国反对美国》这本著作,那是对美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最深刻的观察和描述。经中这本书也是用最深情的热爱、最细致的笔触、最锐利的目光记录下了父母在跨越最大差别生活环境的过程。书中内容可以作为正在和将要面临这种跨越的老人、年轻人、社会工作者、管理者快速了解这种跨越的知识来源。同时,对于社会管理者、服务者、政策规则制定者,这本书提供的素材、知识、经验,也提供了独特的观察两个世界的视角,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工具、观念和思考。社会的演进和发展,历史的进步与跨越,需要爱、平等和自由的意识,需要制度的改进。
唯有自由、平等和爱,唯有制度的改进,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