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家长课堂 -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专题三

专题三

做孩子学习的助推者

  央视调查:哪些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更优秀?

 很多家长以为学校是决定孩子成绩最为关键的因素,其实最重要的是家庭:好家庭就是一所好学校。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营造一个利于孩子学习的家庭。

一、小学阶段学习的特点

(一)要用整体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学习

孩子的学习与游戏、玩耍、运动、阅读、亲子关系、同伴交往、兴趣发展、人格形成、品德培养等各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其它方面的发展要么会对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要么会起到消极的削弱作用。

(二)小学不同阶段学习的特点

1.小学低年级学习的特点:

低年级儿童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操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竞赛学习法、故事描述法往往是组织和吸引低年级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有效方法。

2.小学中年级学习的特点:

中年级儿童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充分考虑机械识记法和意义识记法的交叉渗透性,直观形象法和抽象逻辑法的自然过渡性。

3.小学高年级学习的特点:

高年级儿童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一是要注意发展思维的抽象逻辑性,二是要注意学法运用的综合性和独立自主性。

(三)了解学习模式,全面客观地看待孩子

1.学习类型:听觉型、体觉型、视觉型;

2.思维模式:具体、有序、抽象、随意;

3.行为特质:认知型、模仿型、开放型、逆思型;

4.多元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肢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二、学习是需要动力的

(一)孩子学习的内动力---学习心态

学习心态---梦想、目标、态度、兴趣、动机、毅力、健康。

(二)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1.激发孩子学习内动力和学习潜能应从目标的确定开始,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2.重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3.给孩子一个和谐世界,和睦向上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

 4.爱的传递与回馈,避免让亲子关系成为孩子学习的障碍---消极抵抗;

 用父母的爱心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感恩心、自信心、上进心。

 5.提高孩子在学习上的自尊心、自信心。

(1)运用积极语言,维护孩子的自尊,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2)表扬、批评都要适度。

三、家长适度的陪伴、指导和督促

(一)放手还责任给孩子---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不是家长的事;

(二)不做书桌上的“直升机父母”;

(三)在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和表达方式;

(四)允许孩子“犯错”,每一次犯错都是学习的机会,错误是孩子进步的宝贝;

(五)发展孩子的自我督导能力;

(六)把“要求”变成“给帮助和支持”……

四、家庭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良好学习习惯比聪明更重要!一般把习惯和人们行为举止联系在一起,却很少把习惯和成功联系在一起,但当你去了解成功者成功的原因时,你会发现,习惯几乎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因此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一)在小学阶段,父母应注重培养的几个良好学习习惯

 1.学习的四个基本环节

   预习---听课---复习---作业

   2.好的学习方法要变成习惯

  (1)先计划后学习

  (2)先预习后听讲

  (3)先复习后做作业

(4)先调整心态后参加考试

(5)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

(6)先打好基础后灵活思维

 3.小学阶段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孩子爱上读书

(1)父母自身做一个爱读书的榜样,是帮孩子爱上阅读的重要方式。

(2)多和孩子一起讨论书,聆听、分享孩子阅读的感受。

(3)家中给孩子能随处接触书的环境。

(4)从孩子兴趣入手,读书目的性不要过强。

(5)同孩子一起,记下读过的书。

(二)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习惯培养的五个步骤

 1.明确要求、制定目标;

 2.以身示范、具体辅导;

 3.坚持行动、强化体验;

4.及时评估、及时引导;

5.家校协同、双轮双赢。

 习惯培养的过程:由被动到主动到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