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小学生常见学习问题及应对
一、学习困难
(一)学习困难综合征(Learning Disabilities)
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发育障碍,这类儿童并非呆傻或愚笨,而是从发育的早期阶段起,获得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表现在阅读、计算、或绘画等单一方面的能力低下,而其他技能均正常。所以常出现某一门功课的成绩好,而另一门成绩差的偏科现象。
主要表现:
1.阅读困难
2.书写困难
3.数学困难
(二)出现LD的主要原因
1.生理因素
2.心理因素
3.环境
4.营养
(三)改善学习困难的方法
1.及早诊断
2.理解、支持、鼓励、保护
3.专门训练
二、考试焦虑
(一)考试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意识到考试情境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威胁时产生的紧张体验。
(二)考试焦虑的作用像一把“双刃剑”
积极作用:预警与动员。
消极作用:消化系统与循环系统功能失调,如心率快、胃肠不适、多汗尿频;注意分散、记忆减退、反应迟缓、想象狭窄、观察疏漏等。
(三)考试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
1.担心考糟后他人的评价;
2.担心自我形象受损;
3.担心前途;
4.感觉准备不足;
5.自身焦虑特质。
(四)如何保障考试正常发挥
避免考试发挥受到影响,可以注意以下的几点:
1.培养自信心。
2.考试前认真复习,精心准备。
3.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劳逸结合。
4.帮助孩子掌握考试技巧。
三、厌学
(一)关于厌学
厌学倾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课业成绩,使教学工作陷入困境,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目前在广大学生中间,厌学情绪和行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
(二)厌学倾向主要表现
1.缺乏学习动力;
2.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
3.拒绝学习或流失(逃学、辍学)。
(三)辅导要点
1.分析厌学背后的原因。
2.排除学校恐怖症。
3.调整过高要求,适当减轻过重的学习压力。
4.借助各方面力量帮助孩子回到学习轨道。
四、多动症及相关问题
(一)多动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
(二)症状表现
1.注意缺陷;
2.活动过多;
3.学习困难;
4.行为冲动。
(三)原因分析
1.遗传素质、环境与教育。
2.神经生理: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
3.轻微脑损伤、微量元素缺锌、锰,多铅、镉。
(四)注意事项
1.不能妄下定论,需要医学鉴别。
2.家庭要进行科学的训练和教育。
3.及时矫治。
五、拖延
(一)拖延心理
1.拖延症(Procrastination)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2.预防拖延要从小训练。
(二)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自制力指的是个体善于支配或控制自己言行和情绪,主要体现在做事情目标明确,有相应的行动计划,并能抵抗干扰,克服困难,确保计划的实施和任务的完成。另外还体现在能够有效控制住自己的冲动性行为,调节消极的情绪情感状态。
1.树立适宜的榜样;
2.培养孩子做事的计划性;
3.养成检查和验收的习惯;
4.带孩子参加多种的有益活动,提高时间观念。
(三)帮助孩子提升注意品质
1.注意力分散就是注意的稳定性差,无法长时间将注意集中与指向某种事物或某一活动上,在学习上的表现就是分心,听课效果差,学习效率低。注意力的好坏要靠后天的学习培养和训练,如果能够坚持进行有意识地提高和练习,就会收到显著的效果。
2.克服注意力分散的毛病,须指导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1)理解学习的重要性;
(2)做好学习方法指导;
(3)制定科学的、有效的、劳逸结合的学习计划;
(4)提高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