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还是留,这是个问题

复旦大学:黄亚


谈起当初来上海读研究生的原因,麻仲磊这个研一的学生眼里露出对未来的憧憬:一个是因为复旦名气大;一个是上海生活便捷,机会多,便于自己以后的发展。

在北方出生长大,后来又在北方读的大学,麻仲磊一直想来南方生活。所以考研的时候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上海。从家乡小城市来上海这个大都市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物价贵,消费高。

来上海上学将近一年的时间,用麻仲磊自己的话说他已经习惯了每天两点一线的研究生这过于单一的生活:早上八点起床,九点之前到实验室,直到晚上十一点左右才托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宿舍,睡觉时已经十二点甚至更晚。刚上研究生时,麻仲磊对这样的生活很不习惯,甚至有点失望。总觉得研究生生活跟想象的差别太大,有那么一刹那想不读了的念头,但想到已经考上了并且读到这一步了就算是为了毕业证,还为了自己能找个相对好点的工作,为了以后的生活也要坚持读下去。

“觉得太辛苦,但是问问别人觉得大家的生活都一样。”“研究生生活太单一,自己知识比较匮乏,总觉得跟别人有一定差距。”这是麻仲磊对自己生活现状的描述。一周七天都是在实验室待着,自己的爱好什么的都只能暂时封存起来了,因为没有时间。

自己小时候也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过年回家几天。自小跟奶奶还有妹妹一起长大,但跟别的男孩子不一样,他从小很懂事听话。并没有因为自己留守见不到父母反而要当起家里的小男子汉而怨过父母,反而觉得父母对自己影响很大,踏实认真稳重的麻仲磊正是受到母亲踏实勤劳性格的影响。

和大多数人一样,麻仲磊也有一个房子情结。以后的目标就是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了房子才有家的感觉,才不会觉得自己一直漂着。”说完又无可奈何的加一句“可是上海的房子太贵了,又不想成为房奴。所以以后是否留在上海还要看自己混的怎么样,如果真买不起房子就去个二线城市。” “当然如果能留在上海最好,这儿的教育好,对下一代的发展好。”这个二十四岁的大男生已经在为下一代考虑了,正如大多数在上海的外地人所考虑的一样。

“会读博士拿个博士学位,毕业后好找工作,工资也高。也可能出国去读,回国了好就业。”这是麻仲磊对未来几年的打算。

“你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吗?”

“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就这样吧,很多时候自己也没得选择。就慢慢干下去吧!”

“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住,上班时间相对自由。”这是大多数人对生活的要求,也是麻仲磊对未来生活的规划。他说自己并没有多大的雄心壮志,也没想过非要大富大贵,只想要一种简简单单的生活。但想到未来的生活,麻仲磊还是会流露出焦虑:房子的压力、经济的压力以及以后在哪里生活等等这些都未知。

“但现在还是学生先好好学习,不用想那么多,想多了也没用。”麻仲磊故作轻松,也当是给自己找个借口先放松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