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梦想:让农民工和市民一样生活

李经中,男,1968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上海农之梦青年公益服务社理事长、社长,上海市经济法研究会理事。


一、他也来自农村

他出生于湖北江汉平原的农村,在家乡的19年,让他知道农村的生活,插秧、割稻这些“双抢”时最忙的活,他在暑假时都曾干过。

1987年,他以全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大学期间,曾在校报上发表文章,为他今后的写作奠定了信心。199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攻读国际政治系的研究生。在校期间,他担任过学生干部,刊物记者,发表过文章,获得过奖学金。1993年新加坡国际华语大专辩论赛,他是复旦大学辩论队的主要陪练之一,在复旦大学辩论队获得第一名之后,他和其他几位陪练队员一起获得学校表扬。

研究生毕业后,他在上海市、区两级政府机关都工作过,担任过相关机构的负责人。他注重从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分析、总结、提炼转化为理性思考,已出版的著作有:《生命的原色—一位政协委员的湘西散记》和《政府危机管理》,作为作者之一出版的著作有《邓小平政治思想研究》、《听证程序理论与实务》、《上海法制建设战略研究》和《世博会与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十多篇,代表作有《行政合同法制建设的理论探讨》、《依法行政与行政现代化》、《中西宪政文化传统的差异与宪政理念的殊归》等。

他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紧急状态法》(地方稿)起草小组成员,研究报告起草组组长,参与起草地方性法规、规章近二十部,作为课题负责人或者执笔人完成各类课题研究十多项,其中两项分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三等奖。


二、他的梦想

从农村来到大城市,他深切地感受到城乡差距带来的理念、习惯、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化蛹成蝶后,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组建上海农之梦青年公益服务社,旨在为象他一样从农村来到上海学习、工作的人群更好、更快地融入上海搭建平台。

他所理解的融入上海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了解上海、认同规则、表达诉求、参与治理。为此,他和他的同事一起,推出了“与来沪青少年交朋友”的公益项目,志在为来沪务工青年尽快适应上海生产、生活及学习情况,提升自身素质,加强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同时,也为来沪务工青年展示形象、互助助人搭建平台。

他和他的同事设计的“与来沪青少年交朋友“结对互助意愿书中,甲方是沪籍居民,或者是已在上海居住一段时间,对上海有相应了解的来沪人员,乙方是来沪务工青年,丙方是上海农之梦青年公益服务社,具体内容包括:

(一)甲方愿意利用闲暇(业余)时间,借助丙方提供的平台,为乙方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保证每个季度通过电话交流、网上交流、面对面交流等形式,与乙方做一次沟通,并保证每年不少于一次面对面交流。

(二)乙方愿意利用闲暇(业余)时间,借助丙方提供的平台,与甲方交朋友,向甲方反映在上海生活、工作等的实际情况。

(三)甲、乙双方利用自己的资源向对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四)当甲、乙双方无法解决对方提出的问题和困难时,甲方或者乙方有义务将相关需求反映给丙方,由丙方统和运用相关资源,提供帮助和问题解决方案;对于丙方无法解决的问题,丙方有义务向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反映,争取使问题解决获得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

(五)甲、乙双方有义务将每次沟通情况,通过丙方的网站或者微博、填写纸页表格等方式反映出来,由丙方及时汇总相关信息。

他所理解的“农之梦“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农民工要象鲤鱼跳龙门一样追求自己的梦想;二是分分秒秒农之梦,就是时时刻刻的中国梦,每位农民工的梦想实现之日,就是中国梦的实现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