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梦是每一位中国人梦想的集聚,这其中也包括2.6亿农民工的梦想。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来沪建设者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如何?他们如何理解中国梦?2013年3-7月,上海农之梦青年公益服务社与共青团复旦大学委员会合作,在共青团浦东新区航头镇委员会,共青团浦东新区康桥镇委员会,共青团浦东新区唐镇委员会和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支持下,在大学生中招募“梦想代言人”,记录来沪建设者的心路历程与梦想。在100多对“一对一”访谈的基础上精心选择的64篇访谈记录,原汁原味地描述了农民工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里的生存现状,他们的心路历程,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梦想追求。从访谈记录可以看出,对于来沪建设者来说,走,还是留,始终是一个纠结的问题;维持亲情团聚,还是实现更好发展,总是如同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也是靠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人的双手,在把上海这座城市建设得越来越好。但总感觉我们是过客,不会把根留住,只留下慢慢的老去和依旧漂泊的心。”就是来沪建设者的心灵独白。
同时,一篇演讲稿对农民工的梦想,或者说农之梦与中国梦的关系进行了概括,那就是分分秒秒农之梦,就是时时刻刻的中国梦,农之梦的实现之日,就是中国梦的实现之时。一篇调研报告以翔实的数据证明了助力农之梦、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让来沪建设者更好地融入上海,和本地居民一起成为上海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主体,既是广大来沪建设者的内在需求,也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上海农之梦青年公益服务社作为一家致力于服务来沪务工青年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自2012年11月成立以来,围绕“融入上海,共建共享”的目标,针对来沪务工青年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公益产品,为他们在居住、就业、教育和社会保障方面提供与政府、企业对接的绿色通道,同时,为他们拓展社会资本,在精神需求与心灵慰藉方面提供支持。服务社此次与各级共青团组织合作,通过组织大学生志愿者采访来沪务工青年,倾听并记录他们的呼声,不仅让来沪务工青年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也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原汁原味的一手素材。同时,关于来沪务工青年家长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也将为各级共青团组织的服务来沪务工青年工作提供思路与借鉴。
本书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书记夏科家作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由志愿者书写,记录公益组织的公益活动,反映公益组织服务对象需求的公益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