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良好人际关系
是健康成长的滋补品
前言:
1.关系对于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成功的软实力;
3.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最佳期间。
一、助推孩子的人际交往,家长可以这样做
(一)亲子互动:在家庭中制造欢声笑语,这样孩子将与最亲近的人享有积极、满意的人际体验;
(二)安全感和自信是交往的基础
(三)检视自己对待社交的态度,调整自己的社交现状
(四)接纳孩子的先天个性和独特人格
1.关于外向与内向;
2.对于内向的孩子,先接纳再推动。
(五)家长的期望要合理,帮助孩子培养交往自信
(六)教给孩子交往方法
(七)朋友和玩伴:帮助和支持孩子的社交,及时总结调整
(八)多给孩子提供交往和表现的机会
二、学习必要的交往礼仪
(一)礼仪的重要
1.学礼仪会让你无论进入什么局面,不会不知所措,自信地把重点放在关注对方,建立你的人际关系。
2.教孩子礼仪是提高孩子情商,把尊重、体谅、诚恳行为化、习惯化和生活化的好方法。
(二)对礼仪的四个误区
1.礼仪是一套严格的令条,人人都必须遵守。
2.只有社会地位高的人才应该讲究礼仪。
3.讲礼仪已经过时了。
4.礼仪是虚伪的阿谀奉承。
(三)与孩子有关的交往礼仪
1.见面问候时;
2.接打电话时;
3.去朋友亲戚家做客时;
4.用餐时;
5.公共场合;
6.外出旅行时。
(四)怎样教孩子学礼仪
1.父母的榜样示范;
2.不能用粗鲁的方式教育孩子懂礼貌;
3.提前的角色扮演和排练。
三、提升情商,增进人际交往
(一)关于情商
1.何为情商;
2.家庭是孩子学习情商的第一个学校。
(二)不能教给孩子情商的三类家长
1.忽视型家长:他们漠视、忽略或轻视孩子的消极情绪。
2.压抑型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消极情绪持批评的态度,经常会因为孩子表现出消极情绪而训斥或惩罚孩子。
3.放任型家长:他们包容孩子的情绪,和孩子一起感同身受,但不能提供必要的指导,也不能给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
(三)提升情商:对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训练的5个关键步骤
1.觉察到孩子的情绪。
2.把情绪化的瞬间当作增进亲密感、对孩子进行指导的好机会。
3.对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倾听孩子的心声,认可孩子的情绪。
4.帮助孩子表达情绪,用言语为情绪贴上标签
5.划定界限,指导孩子解决问题。
(四)对家长的提醒:少年期(8-12岁)的情商与人际交往
1.孩子对来自同伴的影响力感受越来越强烈,会不惜一切代价来避免在同伴面前显得尴尬。
2.顺从他人意味着孩子越来越熟练地读懂他人的社会提示。
3.对成人世界的无礼和嘲讽,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典型的行为。
4.当发现孩子不公平地对待其他小朋友时。
5.当孩子抱怨自己被人排斥或被不公平对待时。